每月为只剩10位老人的小山村送诊配资网站排名第一,15年雷打不动
高山上有个约定
10月26日,是杨集庵村“高山爱心诊所”的第209次相约。
天还未亮,9名义工和5名医护,驱车3个小时,到达潍坊青州西南方与淄博交界的大山深处。行驶到半山腰的单家峪村,低底盘的车已无法继续向前,只能由一辆越野车拉着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,10多个人踩着碎石缓缓跟在后面。
两公里路,一行人走了半个小时才到达海拔800多米的杨集庵村。

“来了,他们来了!”80岁的李守英站在诊所前的坡地上招呼着。听到她的吆喝,村里的老人陆续从家里走出来。
“医生护士给老人体检,男士挑水做饭,女士和孩子去老人家里帮忙收拾。”潍坊市中医院的主管护师刘耀辉熟练地安排着工作。
82岁的张星英走到医生面前,抬起左胳膊:“这边胳膊疼,一抬就难受。”
主治医师袁星辰和刘耀辉仔细检查着:“胳膊的筋有点伤着了,是不是干活累着了?这几天别干重活,贴点膏药休息休息。”
杨集庵村因为山高路陡,生活不便,一直是个小村子。最多的时候有140户人家,后来年轻人陆续外出,现在只剩下10位老人,安土重迁,不愿搬离。他们中最大的93岁,最小的58岁;多是孤寡老人,有农村五保供养待遇,还有只在冬天去儿子家住的“候鸟”。

以前村里没有诊所,村民都得到山下的庙子镇杨集社区买药。2011年,潍坊春雨义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在潍坊团市委等部门支持下,在村里建起了“高山爱心诊所”。义工们和老人们约定:每个月的最后一周,不管刮风下雨,都会带着医生护士上山送诊。这个约定,一守就是15年。
潍坊春雨义工理事长孙在前是这次活动的领队,他告诉记者:“老人们多是慢性病,义诊大夫若是解决不了,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连线潍坊市中医院的相关专家。要是遇上大病,会紧急送他们去医院。”
建诊所那年,义工们在门前种了一棵手指粗的米槐树苗。如今,树已长到碗口粗,枝繁叶茂。山上的老人,15年前是10位,现在还是10位。
“这些年,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各界都在关注,人不缺,物资不缺。要说这个约定还要守多久?大概会守到最后一位老人离开吧。”孙在前说。
(大众新闻记者 张鹏 通讯员 缪晶晶 陈俊伊)
元鼎证券-多种杠杆灵活选择,轻松把握市场机会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