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周欣 青岛报道
2025年11月5日,青岛城市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2025级机器人工程专业新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业启航盛典。这场以“RoboFuture The Next Wave”为主题的活动,不仅是一场专业介绍会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科技报国”思政课。
作为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,该专业自2019年创建以来,始终对标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,面向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,构建了以应用技术攻关为引领、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的课程—项目双螺旋培养体系。
专业启航:从认知到认同的升华
“机器人工程是我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全球科技前沿,倾注核心资源、重点打造的‘新工科’标杆专业。”青岛城市学院校长助理、科技与产教融合处处长聂森在致辞中表示,该专业不仅是专业目录上的一个名称,更是学校未来发展蓝图上的重要战略支点。
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嘉力教授在阐述学院培养规划时指出,学院将依托学校的优质资源和平台,精心打造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架构,旨在培养掌握机器人技术核心知识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、能够驾驭未来科技潮流的优秀人才。
汪雪林副院长在随后的致辞中强调:“学院将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实践支撑体系,为每一位学子提供实现科技梦想的舞台。我们不仅要培养工程师,更要造就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产业领军人才。在这里,每一个创意都将被珍视,每一次尝试都将获得支持。”
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
专业负责人姚广芹老师为新生进行了全面的“专业导航”,系统性地解析了机器人工程的知识拼图,从核心课程到前沿应用,为学生们夯实通往未来的第一块基石。
外籍教授Mourad Bouzit以国际学者的独到视角,为新生解读了机器人技术的全球坐标与未来走向。而现场人形机器人的精彩表演,则生动展现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魅力和创新活力。
学院特别启动了“未来赋能·技能解锁计划”,为学生提供【机器人工程师核心技能认证兑换券】,由王嘉力教授和汪雪林教授现场抽取了四名幸运同学。这份特殊的礼物将直接为学生的能力提升“买单”,体现了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实质性投入。
整场活动最为庄重的环节是“传承·启航”徽章授予仪式。2024级的7位优秀学生代表为新生佩戴上象征机器人专业身份与使命的徽章,完成了知识与经验的传递、责任与使命的交接。
在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、24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孙冰冰同学的带领下,全体新生庄严承诺:“以所学助力产业升级,用创新推动民族复兴;愿为中国机器人事业贡献青春力量!”
这场专业启航盛典,通过仪式的力量将专业认同与科技报国使命深植学生心中,展现了青岛城市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与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探索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机器人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元鼎证券-多种杠杆灵活选择,轻松把握市场机会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